關於東華義莊
 
義莊是先人棺骨下葬前暫停之所。19世紀的香港,華人鄉土觀念非常濃厚,很多從內地來港工作暫居的華人都渴望死後落葉歸根。據《東華醫院1873年徵信錄》所載,當時醫院已設有義莊,目的就是為先人等待安排運返原籍安葬或本地居民覓地安葬先人期間提供棺骨暫存服務,惟位置和規模暫未可考。1875年文武廟值理將其位於香港島西區牛房附近興建的一所義莊,交由東華醫院(東華三院的前身)管理。1899年,鑑於牛房義莊地方狹小且設備簡陋,東華醫院遂向政府申請並獲批於香港島西區大口環內地段1572號依山地段另建義莊。1900年義莊落成,正式命名為「東華義莊」。雖然義莊早期資料已經散失,但估計海外華人要求義莊暫存以至運送棺骨的數目由十九世紀末開始不斷增加。
 
東華義莊落成後,由於建築結構簡陋,經常需要修茸,特別是颱風或大雨後,損毀尤為嚴重,部分建築甚至曾被吹倒。1913年東華義莊進行首次重建,搭建棚屋貯存棺骨。由於海外華人寄存的棺骨日多,義莊不斷進行各種大小規模的增建莊房工程,又建造碼頭方便運送棺骨。1930年代後期起戰亂及中國種種政治因素令東華無法運送棺骨返回內地,至1960年初義莊積存的棺骨已近萬副。東華三院為配合整體服務發展及讓先人入土為安,再三登報要求市民領回先人棺骨,最終無人認領的都被永久安葬在沙頭角邊境的沙嶺公墓。1970年代,政府大力推行火葬,東華於1974年把部分義莊花園範圍改建為靈灰安置場,提供900多個龕位安放先人骨灰;1982年再增設龕位5700多個。
 
2003年,東華為義莊進行全面修復工程,不同年代建成的東華義莊建築群得以保持原來面貌。此項建築修復工程於2004年獲得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頒發「文物保存及修復獎」(2004)榮譽大獎及於2005年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頒發「亞太區文物修復獎」(2005)優越大獎,表揚修計劃的成功及東華在文物保育上的成就。東華義莊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有大堂兩間及大小莊房91間,兩處靈灰龕,加上石牌坊、涼亭及花園。
 
東華義莊曾經為華人提供原籍安葬的數目已不可考;但從現存東華三院文物館的檔案估計,數目當以十萬計。原籍安葬服務是東華善業中非常特殊的一項,東華透過香港特有的自由港地位和毗鄰中國大陸的地利及董事局成員的人脈,一力承擔起轉運各地棺骨回鄉的重任,成為20世紀寰球華人慈善網絡的樞紐。